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省财政厅今年安排30.76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等项目,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是“硬支撑”。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资金投入,精准瞄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让农村的交通更加便捷、水电供应更加稳定、网络覆盖更加广泛。宽敞的水泥路通向农家小院,明亮的路灯照亮乡村夜晚,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守护着农村的碧水蓝天……基础设施的升级,让农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也为农村吸引投资、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就能不断激活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江苏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具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巨大潜力。譬如,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冯庄,今年在财政支持下,冯庄将打造“簖蟹文化科普”体验中心,以“簖小蟹”故事线为叙事载体,构建“科普互动+美食文化+消费转化”三位一体体验空间,打造特色渔业观光体验、生态文化休闲项目。力争到202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21年翻两番,突破200万元。
财政资金的注入,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江苏省财政厅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是产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都是广大农民群众。居住的村庄越来越美丽,生活越来越便捷,收入越来越高,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财政资金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还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需要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为农村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和活力;需要广大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让江苏农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真金白银”支持农村发展,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相信在财政“活水”的浇灌下,江苏农村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