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新格局,“钢铁纽带”筑新篇
2025-05-15 14:4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5月14日,中蒙两国能源合作重要通道——中蒙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的建设开工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举行。这是继1956年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建成通车后,时隔近70年建设的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

历史跨越,再启跨境铁路新征程。时隔近70年,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两国跨境铁路合作迈入全新阶段。新通道奏响“新乐章”,成为对历史合作的延续,更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从地理坐标看,项目起于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经蒙古国嘎舒苏海图口岸延伸至南戈壁省,将直接打通蒙古国南向铁路与我国甘泉铁路的“最后一公里”。跨越时空的“钢铁纽带”,既承载着两国对能源安全与贸易畅通的共同期待,印证着我国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远见。

携手构建,“统一设计、各自建设”新模式。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蒙跨境铁路双方遵循“统一设计、各自建设、一次联通”原则,既保持技术标准与工程规划的统一性,又充分发挥两国建设主体的能动性。中国段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导投资,蒙古国段由塔本陶勒盖铁路公司负责,分工机制既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也体现了平等互信的合作精神。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在跨境运输标准对接、口岸通关协作机制等方面持续深化协同,通过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成功破解了技术标准差异、通关流程繁琐等难题。“和而不同”的合作智慧,为跨境基建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标杆”,也为破解国际合作中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让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殷实稳健。

经济赋能,能源通道升级催生产业链升级。铁路建设的经济价值,远不止于运输效率的提升。以中蒙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的建设为例,作为中蒙能源合作的关键通道,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激活甘泉铁路与蒙古国南向铁路的联动效应,使煤炭、铜精矿等大宗商品运输成本降低,运输周期缩短。“压缩时空”——将深刻改变中蒙能源贸易格局。未来,我国北方能源进口通道将更加多元化,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将更高效地对接我国西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加工—市场”的完整链条。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跨境物流成本的下降将带动中蒙边境产业园区、跨境贸易综合体等新业态的崛起,推动两国从单一的资源贸易向产业协同升级。

“钢铁丝路”,以基建互联书写互利共赢新篇章。将观察的视角拉长至区域发展的角度,这条跨境铁路的价值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这条“钢铁丝路”如同一条“经济动脉”,将我国内蒙古、甘肃等西部省份与蒙古国腹地紧密相连,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新动能。以江苏为例,作为东部经济强省,可通过“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体系,深度参与中蒙能源与制造业合作,实现“西煤东运”与“东技西输”的双向流动。更值得期待的是,铁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城镇化进程,为两国边境地区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基建为纽带、以民生为落点的合作模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路通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开工建设、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的开工,为中蒙两国架起了一座钢铁之桥,更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铺设了希望之路。当2027年列车鸣笛通车的那一刻,这条承载着合作共赢梦想的铁路,必将成为连接中蒙友谊、驱动共同发展的“新引擎”。(苗瑞祥)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