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第七批5款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公布。至此,江苏已备案大模型增至28款。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在海量数据上训练出来的、拥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是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截至3月底,全国共备案346款大模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位居前四,江苏位列第五,这些地区凭借先发优势和深厚的科技底蕴,在大模型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江苏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大模型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这些年,我们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创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国首个文博大模型,通过精调算法优化文博知识检索的精准度,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和上下文生成能力;深耕农村市场十余年,用数字技术赋能小微实体的汇通达,正积极探索以大模型技术服务农村电商……此次备案的5款大模型,精准锚定细分赛道,以大模型驱动大应用,点亮“行业树”,为江苏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目标定位。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大模型的发展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同时还能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譬如,沙钢集团应用废钢智能定级大模型,对废钢车辆卸料过程实时抓拍、逐层采样,4秒可完成废钢整车定级,破解了“费时费力不透明”的废钢定级难题。目前,江苏在工业、金融、交通物流、电力、医疗等领域的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超过100个。正因如此,江苏各地积极探索,提前布局。在今年2月举行的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苏州发布市级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名单,100个大模型涉及制造、科研、医疗、教育、文旅、消费和政务服务等15个重点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大模型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一方面,大模型的应用将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大模型的发展也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因此,我们更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江苏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江苏一定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