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做好“算法”,首先要守法
2025-04-30 11:3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日,在南京河西CBD上班的朱先生向记者吐槽,早上和同事一起购买的同款品牌咖啡竟然差了6元,最可气的是自己还购买了品牌的“咖啡自由卡”,但自己每次都比同事贵了26元不等。

刷一条短视频,同类内容便源源不断地涌现;点同一家品牌的订单,不同的用户每次都是不同的价格……所有这些均非巧合,而是“算法”计算的结果。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算法正在编织一张控制代码、吞噬信任的大网。以法规制算法向善,推进算法健康有序发展,更好造福生活,已然成为广大网民的共同心声。

算法“算计”人的背后,是平台、商家的利益驱动,是乱象之源。贪图流量获得利益的算法,其推荐的信息可能侵害用户权益、传播不良信息、制造不公平,甚至还存在操纵舆论的可能。据《人民日报》报道,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绝大多数用户认为,算法推荐技术潜藏了窥探、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重大风险。

用“算法”来“算计”消费者,实为平台和商家的短视行为。消费者不可能被长期蒙在鼓里,迟早会在算法中“醒来”。原本建立的消费信任一旦被破坏,他们一定会选择用脚投票。商家积累的信誉一旦倒塌,其后果不言自明。作为商家,应该明白,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发展,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认可与长久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用户享有算法知情权,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应当受特别保护;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算法负责,及时受理、处理并反馈用户和公众申诉、投诉和举报处理结果。国家和地方网信部门要形成多部门协同的规制体系,做好算法安全评估、监督检查和处置工作。

近期,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正是要斩断算法背后那双操纵流量的黑手。各级监管部门要织密规则之网,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让技术向善、算法有度;平台要摒弃“唯流量论”,助推优质内容获得应有展示;广大消费者要积极有效维权和监督,协助网信部门及时匡扶算法技术通往向善之路。

算法是一把双刃剑,要对算法进行一定的规制和引导。一方面,由于公众并不一定真的了解算法,容易产生把网络上受到的各种伤害都丢给算法“背锅”的倾向,从长远来看,这对科技进步不利。另一方面,法律既应当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防止算法作恶、引导算法向善,更应当在鼓励提升我国的算法创新能力、促进算法应用安全、增强我国算法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算法为“法”,必须遵章守法;算法可“算”,必须造福群众、有益国家。以法促进算法向善,引导算法健康有序发展,算法才能真正创造和发挥价值。期待在各方努力下,算法能真正成为人们的好帮手,让数字生活更美好。(王同文、许华凌)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