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星“打鸟”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很多点赞和关注。这也牵出另一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话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平衡主业与爱好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说,有业余爱好当然是好事。在工作之余,学学摄影、练练书法、下下棋、弹弹琴,往往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静心养性。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打球运动,既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友谊;没事的时候,学学乐器、学习画画,也有助于提升艺术修养。这些爱好,就像生活的调味剂,适量“添加”,就能让生活更有滋味。
可问题就在于有些人容易沉迷其中,而把“适度”抛在脑后。譬如,有的人经常熬夜打游戏,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大幅下降;有的人痴迷钓鱼,荒废工作,耽误重要事务;还有的人透支消费购买昂贵摄影器材,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这些行为把原本为生活锦上添花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累赘负担,实在是本末倒置。
因此,爱好是把“双刃剑”,它能丰富人生、提升品位,也可能让人玩物丧志,甚至误入歧途。就像老农深谙“种花的人不会荒了庄稼”一样,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党员干部,都应该明白“好之有度”的道理。对普通人而言,要努力找到平衡点,既给爱好留出适当空间,又不能让它完全占据生活重心。而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则要有更高标准和要求,不仅要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更要严守纪律底线,慎好慎初、自律自警,杜绝爱好成为被围猎的“缺口”。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现实中,不少落马官员正是栽在了所谓的“雅好”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秦玉海痴迷摄影,不法分子便慷慨“赞助”顶级器材,还为其举办摄影展;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钟情于玉石收藏,就有人源源不断送去珍贵藏品;扬州市江都区委原常委于越酷爱品茶,行贿人便经常带他出入茶叶店购买名贵茶叶,他4年间收受的名贵茶叶价值高达186万余元。这些落马官员被“投其所好”,最终掉进陷阱,进了“铁窗”。
领导干部对爱好不善节制,不仅自身会被围猎腐蚀、身陷囹圄,还可能会污染所在单位乃至地方的政治生态。譬如,秦玉海担任河南省公安厅“一把手”期间,不少干部跟风效仿也成了摄影“发烧友”,有的专门拍鸟,有的专门拍花草,一到节假日就出城采风,表面看是培养艺术修养,实际上却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官场文化”。在一部分人附庸风雅的背后,是一群人的权力膜拜与讨好,让原本风雅的爱好变了味,沦为权力寻租的遮羞布。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我们检视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更要对照“严”的标准和“实”的要求,对包括业余爱好在内的一些容易忽视或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加以审视,躬身自省。
再回到爱好这件事情上,身不为物役,行不为“好”累,对待工作和生活之外的一些事物“嗜之有度,好之有道”,又何尝不是人们需要修炼的生活智慧?(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