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声音,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镜子,更是改进优化工作的良方。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悉心善听“群众之声”,精准锚定问题靶向、广泛凝聚整改智慧、切实检验成果成效,让开门教育的丰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敢听逆耳批评之音,把问题找准找实。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现实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不怕被批评、被揭短,不能错失借助群众“他识”实现“自识”的良好契机。知人者智,自知者难。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襟,深刻认识到群众的批评之声是提升自我、优化工作的宝贵财富。要破除怕听“逆耳之言”的顾虑,借助数字化手段,搭建线上线下广纳群言的平台,拓宽把批评之声“请进来”的广度。同时,练就“去粗取精”的真功夫,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声音中辨别出普遍关注的共鸣之音,精准提炼“关键句”“核心义”,不断校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行动靶心。
乐听金玉良策之言,为整改聚智聚力。“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在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中,找到了防风固沙的有效良策;“时代楷模”廖俊波扎根基层、问需于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些生动的事例充分表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攻坚克难的“金玉良言”。广大党员干部要实现从“听到了”到“听进去”的转变,在问题查摆、举措制定时,充分听取群众的建议,将群众的智慧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落实举措,推动整改工作与群众声音同频共振。要实现“听进去”与“常精进”的衔接,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敢于动真碰硬,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处理,又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补齐短板弱项,以真抓实干的行动精准回应群众期待。
善听真诚评价之辞,促成效可感可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群众满意,始终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干部作风有没有改进,整改质效是不是扎实,群众心中有杆秤。唯有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畅通群众参与评估渠道,通过回访、座谈、公示等多样化的形式,将问题清单、整改措施、进展情况及时“晒”给群众看,“开门”评议整改成效,达不达标、满不满意真正由群众说了算。要着力构建整改落实闭环,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效果不明显的事项,及时“回炉”“返工”,调整优化方案,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成效稳固持久,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