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党建赋能让乡村“焕新”
2025-04-10 11:2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体制机理、产业、人才的“推陈出新、不断焕新”,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让“新机理”有“新生长”。乡村全面振兴是全方位覆盖、多维度协同的“立体战”,重点要提高组织化程度,构建各方协同发力的兴农新格局。做优“组织+组织”文章,根据产业特色,成立片区功能型、发展型党委,推进“联片布局、错位发展、人才整合”。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引导,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多种发展模式,优化利益分配、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形成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多赢局面。织密“村党组织+党员+群众”的治理网络,推广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聚焦大额费用支出、征地补偿、资产处置等热点问题,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完善民主决策程序,逐步形成更具韧性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让“新农人”有“新成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既要发挥好基层村干、在地农民等传统兴农力量,也要以“党建+”不断壮大“新农人”队伍,推动其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于内加快选拔培育,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机制,将一批信念坚定、眼界宽阔、敢于开拓的“新农干”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当中,将年轻骨干与乡村发展拧成一股绳。于外加强引智力度,通过结对共建畅通“知识下乡”渠道,将电子商务、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旅游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请进来”,聚焦绿色种养、数字农业等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广大农民尽可能理解掌握新理念、学习应用新手段,让“泥腿子”变身“土专家”,实现乡村发展、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让“新产业”有“新增长”。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应当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从党委层面加强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推进全域性农文旅融合工程,推动优势资源向乡村倾斜,延链增效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推进跨界联动,积极引导科研机构、高职院校等社会力量入村,搭建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深挖传统基因、区位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融合,推动民宿体验、亲子研学、非遗文创、文体赛事等新业态发展。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红色主播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结合村级增收项目,利用供销合作社、银行网点、商业综合体等运营网络,发展一批城市直营点,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何宇)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