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动员部署会4月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并同步举办湖北省专场招聘活动。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将在全国上百个城市的千余所高校联动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更广阔的舞台,一边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要让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双向奔赴”,民营企业得到想要的人才,高校毕业生找到期待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想招、毕业生愿去”的双赢局面。
民营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在我国就业格局中持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成为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关键力量。有研究发现,如果成功创办一家民营企业,那么平均每个民企吸纳就业的人数将达到10个至12个人。目前全部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接近92%,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这几年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较为稳定,2019至2023届该比例保持在51%~54%之间,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4%,即每两名本科毕业生中就有一人选择民企就业。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样背景下,提升民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格外重要。
高校毕业生是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发展的希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希望在于高素质人才。随着民营经济不断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拓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高技能、高素质的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转变。高校毕业生知识面广、可塑性强,成长快、潜力大,对最新的技术和市场趋势多有了解,其加入有利于企业人才梯队建设,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思路,有助于企业新业务拓展及实现转型升级。有关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端设备制造业等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成为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的主要选择。随着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扩容,民营企业将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现职业价值与技术创新双重目标的“新赛道”。
提升就业供需匹配度。当前,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不仅看重“专业对口”,还看重其“动手能力”。高校毕业生在正式参加工作前积攒一定时间的实践经验,解决动手能力差、实践水平低的问题,既有利于更好理解课程知识,又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就业,就要让大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更加对口。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培训等模式,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让高校毕业生入职后能够展现出更高的成熟度。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助力形成产业技术研发协同生态。
民营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毕业生主动选择民营企业,促进“双向奔赴”,破局“民营企业人才匮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就能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达成“两全其美”的效果。(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