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把更多“百姓盼的”变成“政府干的”
2025-03-27 11:4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幸福念兹在兹,两会后,先后赴贵州、云南进行考察,围绕民族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于接续奋斗求索,把更多“百姓盼的”变成“政府干的”。

听民声,察民情,了解百姓“心头事”。政策制定不是纸上谈兵,党的主张连通着民心民意,改革脉搏须与人民向往同频共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带着田间地头的呼声、市井街巷的期盼走进人民大会堂,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把沾着泥土芬芳的调研成果凝炼成掷地有声的议案、建议、提案,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电诈毒瘤”“AI滥用乱象”“35岁就业门槛”……这些社会热点、民生痛点已然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群众心中的“鱼刺骨”,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针对问题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社会发展的矛盾焦点,瞄准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关切。

聚民智,解民忧,用好群众“金点子”。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改革才能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无论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广纳百万条网民建议,还是“吹哨报到”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不断深化,抑或是“领导留言板”的数智化升级,都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样本。只有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进一步创新民主形式,畅通互动渠道,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才能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惠民生,暖民心,结出发展“金果子”。人民的“获得感”是衡量改革“含金量”的重要标准,群众呼声不仅要“听到心里”“写在纸上”,更要“落在地上”。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民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国家卫健委四部门领导分别围绕有序推进民政民生保障向普惠性发展、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回应与部署。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推动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接连出台,一张张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答卷正徐徐铺陈,一项项“民生愿景”正变为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百姓盼的”和“政府干的”同向发力,必将凝聚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朱杰敏)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