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向“新”求“质”,释放农业发展新动能
2025-02-25 11:33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2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对外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方面,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其中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八成,科技功不可没。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利器所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上处于从研发跟踪、技术追赶、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因如此,我们要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塑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端牢“中国饭碗”。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动植物种质资源作为支撑生物科学研究、种业自主创新、特色产业培育等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种业插上科技翅膀,拉长农业生产的“短板”,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绝非一日之功。无论是打通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还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都需要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时,也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之举、必然之举。我们向“新”而行,让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广袤的田野必将孕育新的希望,激荡新的动能。(李群)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