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文旅消费“热气腾腾”、各大商圈财气人气双升、电影票房创出新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的清晰信号;人们消费意愿的提升,更意味着消费市场还有更多蛰伏的潜力,等待着被激活、被释放。实践表明,潜力并不天然就是动力,释放内需潜力,需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地优化政策举措深挖消费潜力。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举措,就是有针对性深挖消费潜力的鲜明注脚。
探索“人工智能+消费”,应该找准发力点。春节假期,在国补政策刺激下,手机数码、汽车等产品购新、以旧换新增长明显,而DeepSeek也引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关注。这就表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健康养生等领域,不仅代表未来的消费趋势,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进一步深挖消费潜力,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推动智能消费,发展共享经济。比如,可以通过完善充电桩网络、提升智能家居兼容性、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降低汽车消费门槛,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发展汽车后市场,提升汽车消费附加值。通过加强新兴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探索“人工智能+消费”,引领消费新“浪潮”。人工智能正以其日益广泛的应用场景,被视为一个充满潜力的突破口。探索“人工智能+消费”,意在丰富新型消费场景和手段,以深挖消费潜力扩大消费增长空间。这个决策是建立在现实消费基础上的。从能够帮助老年人及行动不便游客攀登泰山的外骨骼机器人,到虚拟试衣、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等消费场景中的AI应用,“人工智能+消费”充满挑战,也蕴藏着巨大机遇。也要看到,“人工智能+消费”并非单纯将技术叠加到传统商业模式中,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因此,既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出成熟稳定的产品,满足个性化新需求,加快走进现实生活。
持续提振消费,需要用改革突破障碍。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以创新举措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还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增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底气,让消费这驾马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稳。(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