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后,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大模型DeepSeek-R1火爆全网,很多人被它展现出来的强大能力震撼。
相比其他主流大模型,DeepSeek开发的DeepSeek-R1性能足以比肩乃至更优。外媒评价其“超越了迄今为止所有开源模型”“是一个里程碑”;英伟达、亚马逊和微软三家科技巨头,在同一天宣布接入DeepSeek-R1。DeepSeek-R1发布一周之内,便登顶中美两国苹果手机应用商店免费榜榜首,不久又在约140个国家的手机应用下载排行榜上占据榜首,在东西方市场同时实现了现象级爆发。
DeepSeek-R1的成功被誉为“科技奇袭”。它是在硬件特别是高端芯片受限的情况下,依托工程设计、数据、算法层面的优化创新,高效利用算力资源,从而实现较好的模型效果。它破解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依靠“高投入”“堆芯片”“堆算力”的路径依赖,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及在外部压力下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有外企高管曾认为由于雇用了“一批高深莫测的奇才”。实际上,这个人工智能模型的主创人员不仅年轻,而且他们完全是在中国的教育与技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DeepSeek创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其团队成员多是来自清华、北大、北航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读生以及硕士生,没有“海归”,完全是本土人才,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当前,中国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培养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人才。DeepSeek成功推出国产大模型,创造出“行业奇迹”,充分说明中国在本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素质能力,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DeepSeek团队的最大特点是人才本土化和年轻化。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中国的飞机发动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5G通信、特高压输电等研发团队,其核心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年轻人才。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眼界开阔、思维敏捷,敢想敢干、敢于突破,勇于冲击世界一流水平,从而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赢得产业发展先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创新主要靠本土的青年科技人才。一方面,牢固树立人才自主培养理念,坚定人才自主培养自信,健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切实用好本土青年科技人才。从乡村全面振兴的沃野,到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再到产业变革的新赛道,有能力、有热情、有志向的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DeepSeek异军突起,给人以惊叹、惊喜,更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培养用好中国本土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的科技创新将更有可能、更有希望、更加光明。(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