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新”量,正成为我国外贸“增量”的密码。在深圳一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全力赶制出口海外的数字手绘板。今年1月初,企业接到来自美国和阿联酋电商平台的近4000台订单,过年前需要全部交付……越来越多优质的中国产品走向海外,以其创新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了强大实力。“中国风”含“新”量满满,“中国智造”底气十足。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生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组合和产业转型升级,都是科技创新的表现或产物。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指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2025年以来,中国传统产业加速向“新”:在安徽合肥,借助数字化技术,智能工厂、零碳工厂持续赋能家电、装备产业深度转型;在江西贵溪,用好“铜都”优势,新研发的电子级氧化铜粉等产品,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气象欣欣向荣。以“创新”破题,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为推动中国智造“加速跑”积蓄了强大力量。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如果把新质生产力比喻为“一辆车”,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其“动力引擎”。今日的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不断刷新中国科技的新高度。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0.5%,占R&D经费比重为6.91%。这充分表明,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就必须发挥科技引领的重要作用,激发科技创新竞争优势,提高科技创新组织效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中国制造逐步转型中国智造,在全球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掌声。无论是在国际赛场还是在乡村田间,无论是高端技术还是小微创新,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都在刷新着全球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印象,我国科技创新的底色愈加鲜亮,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我国外贸大省浙江,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创新把“老产品”玩出“新花样”;在“工业强县”武义县经济开发区,这家企业多条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下线产品很快将销往欧洲、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我国智能制造的创新活力持续涌动,其专利申请与创新研发表现抢眼,不断为制造业赋能,中国高度不断刷新。“灯塔工厂”作为行业智造与数字化领域的最高标杆,发挥着示范与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迈向智能化。中国各类智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彰显,“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已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新名片,中国智造企业海外竞争力提升,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不同行业的智造产品在全球各有特色。
“走出去”,更要“走上去”。在全球化浪潮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今天,中国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跨越,中国智造新突破不断刷新的背后,是外贸企业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想方设法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打造更多具有技术竞争力的产品,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国智造。面向未来,中国制造业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季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