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多地“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定下新一年的发展方向。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海把营商环境请在“C位”,发布了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山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成为各地“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任务时强调,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各地以“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的精气神,直面复杂形势、迎难而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当下,大家都已形成共识,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强磁场、软实力。解决短板弱项、疏通堵点难点,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制度基础……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从短期看,让企业和百姓很有获得感,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集聚而来;从长期看,优化营商环境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不断靠前服务,让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谋发展,才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底气更足、成色更足。
过去一年,各行各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技术赋能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传统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生态逐步壮大;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未来产业发展优势正加速构筑……科技创新如同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总能迸发出强大力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地正想方设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必须打造科技创新竞争优势。以江苏为例,围绕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和开放大省的江苏成效显著。以“一中心”建设为例,已优化形成“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去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二,成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未来,锚定目标定位,协同发力、一抓到底,定能为江苏经济发展赢得更大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能。
“新春第一会”是当地未来一年工作重心的“风向标”。无论是上海连续八年优化营商环境,江苏聚焦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还是山东落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都是拼经济谋发展。前行道路上,尽管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和各类风险挑战,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不能有任何缓一缓、松一松的侥幸。
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表态承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新春起步之际,让我们始终保持“拼”的姿态、“盯”的韧劲、“实”的作风,铆足“蛇行千里”的劲头,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拼”出经济发展的新气象。(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