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5-01-25 12:1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是客观规律。城乡融合发展旨在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有效交换,致力于消除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壁垒,打破传统二元结构的束缚,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规划》明确,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落实落细目标任务,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家赖之以安,社会赖之以稳,百姓赖之以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规划》明确,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高于GDP增速,迫切需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规划》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要在产业兴旺上找出路,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将各项富民政策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持续增进农民福祉。围绕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乡村人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作出多项部署,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年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这就要求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平安乡村建设根基。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奋发有为、苦干实干,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定能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向秋)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