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21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不断增强。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中国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这一成就背后,蕴含着诸多深刻的启示。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强则国家强,可就兴则百业兴。一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重中之重。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全球首次应用于商业化运营地铁列车关键承载部件等成果,体现了我国在突破技术瓶颈上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为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布局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 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672项。此外,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2024 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2%。这些举措共同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使其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2024年制造业成就喜人绝非偶然。首先,产业政策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向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加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其次,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制造业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再者,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培育,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品牌营销,树立了中国制造业的良好形象,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向“新”而行产生叠加效应,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为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我国在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数据显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35个,总数达到80个;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以人工智能为例,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的快速成长,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应继续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创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制造业15年保持全球第一,得益于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在全球制造业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