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补贴不容“截和”
2025-01-15 17:36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细心的消费者在购物时发现,有些商品在补贴优惠时,往往会“先涨后降”。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打折”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要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去年,各地通过发放惠民补贴,以达到刺激消费、惠及民生、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的效用。但与此同时,也不乏不良商家在惠民补贴面前耍起小聪明,玩起“先涨价后打折”的套路:补贴政策刚刚出台,相应商品旋即涨价,补贴数额被涨价行为部分甚至全部抵消掉。“先涨后降”,不仅套走国家资金,也挫伤消费信心。

商家之所以敢于如此操作,一是风险小,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对价格“跟踪关注”,即使有所察觉,也难有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二是代价小,《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对价格欺诈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小,这使得部分商家愿意冒险涨价。更重要的是,“先涨后降”往往具有一定隐蔽性,商家可通过更换链接和复杂的搭售、优惠设置来掩盖价格变动真相。

民生福利被“薅羊毛”,不仅违背市场公正原则、破坏正常市场秩序,还导致财政资金流失,弱化了政策有效性。不良商家把市场搅得乌烟瘴气,消费者不买账、不消费,政策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用意如何落地?有关部门在今年的“两新”政策中,明确提出对“先涨价后打折”、套取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的打击措施,彰显出国家层面对商家骗取政策补贴资金“零容忍”的态度,也传递出钻政策空子、谋取私利必遭惩处的强烈信号。

从宏观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可以预见的是,消费补贴将在刺激需求、惠及民生方面承载更多期待。从具体措施看,消费补贴范围已从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涉及商家更多。而且,手机等商品体积小、单价高、流通性强,补贴资金的风险防控难度相对更大。此时,尤有必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堵住“先涨价后打折”等惠民政策漏洞。

让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目前,不少惠民补贴是通过线上平台抵扣,平台有必要通过开通举报通道、加强线上监控等措施,对价格动态监测,及时甄别“先涨后降”等骗补套补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要加强惩戒力度,让其不敢轻易“花式涨价”。□ 韩宗峰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