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夯实良田根基,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5-01-11 11:1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新年伊始,各地抢抓农闲的空档期,克服低温影响,加快推进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项目,力争在春耕生产前投入使用。寒冬腊月,大江南北,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系于每一寸耕地。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与更新,宛如筑牢粮食安全大厦的坚固根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升粮食产量良田先行。新年伊始,各地积极行动,抢抓农闲空档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项目,这一举措背后,是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深刻认知。在江西永丰湖西村,挖掘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2302亩,施工单位抢抓晴好天气,组织10多台大型机械进场,对项目区内土地进行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田质量和产出能力的关键一招。以往,不少农田存在土壤肥力不均、灌溉排水不便等问题,限制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完善灌溉与排水系统等一系列建设手段,高标准农田能够让每一寸土地都 “活力满满”,让农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实现产量的稳步增长,以有限的耕地资源,产出更多的粮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良田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砝码。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重要利好。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干旱、洪涝、台风等都可能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会配套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堤、灌溉渠道、机耕道路等设施,提高农田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比如,在易涝地区,强大的排水系统能迅速排出积水,减少农作物被淹的风险;在干旱地区,精准的灌溉设施可以确保作物及时“喝” 到水,即便面临恶劣天气,也能最大程度保障粮食生产不受太大影响,真正做到 “旱涝保收”。

良田为依托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值得一提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融入其中,无人机监测农田病虫害、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水、大数据分析指导种植决策等。河北邯郸永年区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开沟埋设伸缩式喷灌管道。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开沟机笔直的开出一道道1.3米深的沟槽,随后工人们将管道铺设进去。这些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还能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精准,实现从 “靠天吃饭” 到 “科技增收” 的转变,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的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从长远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更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已经建设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它筑牢了粮安天下的良田根基,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时,能够心中有底气,手中有粮源。

践行大国“粮”策,筑牢粮安天下的土地根基。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建设速度的同时注重建设质量,让每一块高标准农田都经得起时间和自然的考验。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打造适合本地的高标准农田样板。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的管护机制,确保这些良田能够长久地发挥作用,持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让 “仓廪实、天下安” 的美好愿景在高质量的耕地上稳稳扎根、蓬勃生长。(李红军)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