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日前,江苏印发《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也是全省首次出台关于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形式,“夜经济”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愈发重要。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是消费“新势力”的成长沃土。《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
目前江苏的夜消费以餐饮、购物为代表的夜食、夜购为主,《若干措施》在商业、旅游、健康、研学、展演5个重点领域着手拓展新场景、新业态。夜间文化消费活动点亮城市夜经济,也进一步推动了夜间文旅消费能级的迭代。譬如,夜晚的苏州金鸡湖景区湖水荡漾、灯火璀璨,文旅“新夜态”丰富、场景多元,绘就一幅姑苏城的夜间繁华图。苏州抓住了“感官刺激、情绪价值、精神共鸣”三大要点,将“氛围感经济”打造到极致。
有别于传统的“夜宵”“夜市”,发展“夜经济”需要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供应,还需要品类多样的公共文化作为支撑。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要想让自己的夜经济有品位、有性格,需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夜间文化IP。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活力,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点和文化旅游产品,就是要让文化“芯”成为夜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譬如,扬州个园“月华流照·古韵个园”夜游夜演深得游客喜欢,古筝、弹词、木偶等表演精彩亮相。绚丽的灯光,悠扬的曲调,不少游客身着汉服,穿梭在古典园林,沉浸式感受园林魅力。多维度掘金“夜经济”,打造特色品牌,既是拉动消费,也是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提供了契机。
《措施》鼓励高等级景区推出优质夜游产品,鼓励创设“乡村夜市”等载体,发展特色民宿、室外露营、篝火晚会、户外电影、星空拍摄等活动;支持开展夜间特定时段的“集中夜市”“后备箱集市”等。“后备箱集市”某种意义上是“地摊经济”的延续。车前支起一个小摊,架上一盏小灯,这是城市街角最常见的一幕,年轻人将其称作是下班之后的精神栖息之地,同样也是一群青年开始创业的地方。后备箱里有新奇的文创,亦可提供“情续价值”,消费者觉得新潮好玩,又收获满满。
要繁荣“夜经济”,必须在“特色”上做足文章。“特色”就是对城市“独有”资源、魅力的一种概括,无论是在历史底蕴、潮流文化、美食烟火味,还是在各种细分的领域中,只有足以“吸睛”“引流”,它才能成为显著“标识”,成为持久的“IP”。越“夜”越精彩,“新意足”,更要“心意足”。要将市民自发的夜间活动与商业消费向街区结合,为“夜经济”增加丰富度和安全性,这亦是“引流”中的重要一环。
夜幕轻垂星点点,精彩刚刚开始。我们向“苏”行,探索无限精彩,共享烟火人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