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各地年货市场越来越红火,线上线下,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窗花、春联、红包、中国结、挂饰……国风文创产品成为春节市场的“香饽饽”。“90后”“95后”消费群体逐渐接过新春年货“采办权”,“年味”悄然发生变化,更多了几分“年轻态”。
传统节日是消费的“黄金期”,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抓住“年货经济”这一契机,从1月7日(腊月初八)起,共同指导举办“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这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首届网上年货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端”购年货越来越为不少家庭所热衷。“云上”大集市、电商年货节等火热开启,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消费者下单,从物美价廉到质高品优,不少包装朴素、味道纯正、做法讲究的乡村土特产出现在直播平台中,让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年货火热“出圈”。
在岁末年初这个消费旺季,年货的销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2023年日均增长近9%。
今年,哈尔滨的红肠、广西的砂糖桔、金华的火腿、新疆的烤馕、江苏的板鸭……全国各地的年货在网上流转,汇集在一张张团圆的餐桌上。越来越便捷的体验让不少人选择网购年货,既省去“大包小包”赶春运的不便,网上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的可选性也更强,动动手指,就能将大江南北的“好货”一网打尽。事实上,“网上年货节”,消费者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年货选择,不仅提升了购物的便利性,也为消费再添“一把火”。
“年货经济”是老百姓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是商品服务供给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管窥中国经济的一个窗口。各地、各电商平台结合地域特征、特色民俗精心策划精彩纷呈的配套活动,“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节日消费需求。
今天,消费者对年货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年货在保留经典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化的消费理念。许多年轻人偏向于选择健康和绿色的食品,甚至选择手工制作的小零食。因此,更要创新营销方式,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发挥各方优势,为年货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数商迎春消费上网,神州大地年味儿升腾。“网上年货节”,有“货”更要有内涵。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让年货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桥梁。烟火气里滋味足,消费涌动新活力。年货为消费再添“一把火”,助力经济加速跑。(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