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新”字串联未来足迹,“闯”出更广阔新天地
2025-01-02 11:4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拥抱崭新的2025。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新”字高频出现。“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一个“新”字,回顾过往,开启新程,振奋人心。

这一刻,“新”字开启新篇。来路昭示着方向。之所以来时路无比精彩,时光的“留痕”多姿多彩,是因为我们牢牢抓住了创新,让千行百业涌动更强向“新”力,赋能神州大地日新月异、欣欣向荣。2024年,创新“家底”更厚,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达到457.41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17.99%。每一个新增的市场主体,在未来领域、科技赛道上创新逐梦,在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赛道上不断“刷新自我”。触摸创新的脉搏,“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工业大脑”“农业大脑”“城市大脑”等数字场景不断涌现,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业态持续兴起,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上的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中国拥有26个,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实验室’。”世界全新认识中国。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创新之路走得尤其神采,为2025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有时候,一项创新能够催生产业的变革,一项突破能够引领科技新潮流。更薄的“手撕钢”、更远的光学“千里眼”、更重的大锻件焊接、更快的高速磁浮交通,都是靠着科技工作者深耕不辍、一“钻”到底的韧劲铸就而成的,靠着支撑创新、引领未来的大环境培育而成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加快重构。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一个重要赛点就是比速度、比韧性。新的征程上,加快创新时不我待,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如何更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以更多“大国重器”增强我国国际地位,都需要千行百业将创新“置顶”,坚定不移谋创新、抓创新。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具体到当下,就是要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跑稳“接力赛”,勇闯“无人区”,走稳走实科技创新之路,勇敢“闯”出更宽广的新天地。

新的时光,向“新”而进。创新,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金钥匙”。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创新”无疑是关键落子。“适度超前布局算力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新苗育大树’,建设未来产业,催生‘新种发新芽’”“努力向‘新’而行、以‘质’取胜”……这段时间,各行各业都在谋篇新一年重点工作,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创新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2025年经济工作时,对科技创新划出重点,不论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还是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都释放出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导向。

方向更加鲜明,目标更加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许多未知领域,正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领域。一同走过的2024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微笑的“增长曲线”,发展的含“新”量不断提升。千行百业摩拳擦掌,对创新旅程充满信心。展望2025年,创新的路就在脚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所勉励,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开启新航程,扬帆向未来,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还是深耕国内市场,都需要牢牢把创新抓在手上,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有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等基本问题,让创新主体大胆闯、大胆试,为未来赢得无限可能。(古风)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