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三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发布了《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到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这些数字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感受到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
精彩的中国期待精彩的讲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是当下文化事业的重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要借助新传播形式赋能文化感召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内外衔接与联动。作为互联网时代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新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本,为文明交流互鉴开拓新航道。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把更多的当代中国好故事讲给世界听,关键是要在“讲”字上做文章。近几年,来自各行各业的写作者源源不断地为网络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作品题材多元、故事情节生动、艺术想象丰富、人物塑造代入感强,满足了不同“口味”的读者群体。比如,小说《洞庭茶师》以太湖、太湖大桥、西山岛等真实的地域为故事背景,介绍了大量的地域文化风物,如辛弃疾、白居易等名人留下的诗词,酱爆螺蛳、银鱼炒蛋、白汁塘鳢鱼、樱桃肉、河蚌金花菜、秃黄油面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这些与“茶师”品牌的创业故事,与人物的精神面貌相得益彰。传统文化融入多元题材,搭起传统文化与海内外读者的桥梁,向世界传达别具一格的东方文化。
只有真正走出去,被海外受众所感知,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网络文学以好故事的方式,把中国的文化向外传递。这是一种感性的生活化传播,比起其他方式,更容易深入人心。今天的网络文学,并没有止步于出海,而是在多个维度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全球阅读、全球创作、全球开发。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文学由新模式构建了新业态,从作品出海到模式出海,中国网络文学迈入“全球共创IP”新阶段,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网络文学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文化现象”,不仅在于中国IP的全球化,也在于中国IP模式的全球化。目前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亿计的海外读者,通过网络文学在充满时代感的文艺律动中,感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了解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
中国网络文学枝繁叶茂、佳作频出,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密不可分。近年来,海外“春节热”不断升温,多国民众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电影周”“文物展”等“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推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华文化感召力下,不少海外读者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自来水”,甚至开始创作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故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了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力量。期待中国网络文学乘风破浪,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