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无“智”不欢。12月20日至22日,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聚焦“智能制造”这一关键词,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3家企业参展,在碰撞思路、交流合作中刷新人们对智能场景的理解和认知。
正如本届展会主题——“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智”迭代升级,做强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的发力所指,也是从国家到地方厚植竞争优势的关键赛道。短短几天时间,从主题大会到重大签约活动再到专题活动,以及一系列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智能场景的不同业态全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座城市的智能范、未来感扑面而来。
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自2016年以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已经成功举办8届。国际盛会年年办,年年有“新”意。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立竿见影的,在于能够快速促成合作订单与招商引资,打开世界与中国、乃至与江苏的经贸合作往来、投资互动。而从长远看,透过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议程,以及与会各方所关注的,能够从新趋势中明辨方向,在新图景中找准路径。
比如,江苏作为制造大省,正以创新为引领,加速打造智能制造的“升级版”,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建立了12个市级及以上平台,涵盖了从推动工业数字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到专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特色科研基地,再到积极致力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的研发,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发挥人工智能与产业、治理、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乘数效应。在全球化语境下,智能赛道正广阔打开,在全新的赛道上奔跑,各地尤需穿上创新“跑鞋”,从平台到环境、场景、政策、市场等各维度鼎力支撑,锤炼更多的“首发经济”、优势产业等,为地方经济赋予持久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源于科技创新的推动。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让自动生产更加靠近各业态,“人工智能+产业”势在必行,只有让医疗、教育、金融、治理等各场景更智能、更智慧,才可催生更强新质生产力。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加什么,怎么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启了探路之旅。“人工智能+制造”就是大会引领的技术方向之一,从发布的“国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计划”“全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揭榜挂帅”等最新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与成果可感受到,打造并完善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推动传统制造业城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无不成为未来的发力方向。在开放合作中共享创新成果,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就要推动人工智能有序赋能重点领域,加快重塑产业生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未来的发展,一个重要“考点”,是要比谁更“智慧”。不仅比体能、韧性,更要比“脑力”。以江苏为例,2023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4%左右。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具有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不断涌现,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遍布城乡,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提升经济“含智量”。
向“智”而行,越“智”越彩!培育未来产业,关键要永葆一颗好奇之心,推动更多优势资源下沉到智能领域,夯实技术底座,进一步打通“硬件—系统—产业”全链条,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涌动更多智能化“黑科技”,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