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较上年增长1.6%,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给力成就,不仅是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更是对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的生动注脚。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是国家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驱动和农民辛勤耕耘共同作用的结果,彰显了中国农业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
严守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基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面对黄淮地区的“烂场雨”、华北东北的局部洪涝以及西北的干旱挑战,我国能够实现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离不开对耕地保护的严格把控。据统计,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连续五年保持增长。这背后,是各级政府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坚决整治,是对耕地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大力推进。以黑龙江为例,通过玉米大豆结构调整,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还优化了种植结构,展现了耕地高效利用的巨大潜力。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保障,更是质量上的提升,为粮食安全的长期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农业,激发粮食生产新活力。科技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全年粮食生产中,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从高效、绿色、智能的农业生产装备与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从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善到高产竞赛的开展,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面对自然灾害,科技成为抵御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武器。例如,通过精准的气象预测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有效减轻了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同时,小麦量质协调机械化栽培、机插稻精确栽培等技术的推广,显著提高了粮食的单产和品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既提升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政策护航农业,绘就粮食安全新蓝图。政策是引导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从种粮补贴到金融保险,从农机发展到市场导向的良种补贴,每一项政策都旨在降低农民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益。以铁路部门抢抓农时、全力保障粮食运输为例。铁路部门与农户和企业紧密对接,提前规划运输方案,确保粮食和农资产品能够应装尽装、快装快运。通过优化粮食装卸组织,打通运输堵点,实现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编组、优先发运,确保粮食运输畅通无阻。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督考核机制的完善,确保了粮食生产任务的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一系列政策,不仅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粮食安全的多彩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粮食安全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以“农”为笔,我们勾勒出了“藏粮于地”的坚实线条,点染了“藏粮于技”的绚烂色彩,绘就了“藏粮于策”的宏伟蓝图。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耕地保护制度的持续完善和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必将更加稳固,粮食生产的潜力和空间将进一步释放。(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