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在历史回响中积蓄前行力量
2024-12-13 09:5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当冬日的寒风拂过古老的城墙,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这个日子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座丰碑,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它不仅仅是数字与日期的简单组合,更是民族记忆与情感的深刻烙印,是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与警醒。

南京,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曾见证了中华民族最屈辱与最荣耀的时刻。1937年的冬天,这里成了人间地狱,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屠戮。那是一段血与泪的历史,是人性与文明的巨大考验。然而,正是这段历史,激发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绝望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30万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绝望。“我要活着,为历史作证!”每位幸存者的证言,是老人心头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痕,更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记忆。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人性的光辉也从未远离。国际友人约翰·拉贝、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保护了中国平民,揭露了日军的暴行。拉贝因揭露日军罪恶而受纳粹迫害,却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拉贝日记》的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历史,记住了那些勇敢无畏的国际友人。这些历史见证者和捍卫者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更是关于人性、勇气、正义和和平的永恒赞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无论历史多么黑暗,总有人愿意站出来,用光明驱散阴霾。

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各地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缅怀死难同胞,无数国人在此时此刻凝聚在一起,共同祈愿和平、祈盼未来。当我们再次站在这个时刻,回顾那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警醒。铭记历史的教训,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缅怀无辜的死难者,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当前,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

历史大势浩荡前行,民族复兴前景光明。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正义的旗帜高高飘扬。(苏丹)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