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以“用户思维”做好城市聚才文章
2024-12-07 11:02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的流动流向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拿出满满诚意招贤引才。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增强人才工作“用户思维”,不仅要倾心做好人才引进的“前端工程”,更要悉心做好用才留才的“后端工程”,充分考虑人才所思所需所盼,不断增强城市人才“黏性”,让人才“流量”变“留量”,撬动城市发展的“质量”。

既要“千里求才”,更要“就地用才”。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被重视”“被需要”是人才选择一座城市的重要因素。必须以惜才爱才之心对待人才,将人才引回来就要用起来,绝不可“一引了之”,造成资源浪费,寒了人才的心。将视角聚焦人才招引的“下半场”,注重用事业成就人才,积极为人才搭建“用武之地”,实现人才与事业的同频共振。人才工作既要看“引才量”,更要看“成材率”。应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综合考量人才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因素,将他们放在不同领域、岗位上实践锻炼,让人才“成长链”和“使用链”融合发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既要“竭尽所能”,更要“有效供给”。尽心尽力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体现城市的诚意和硬实力;精准施策扩大服务“有效供给”,考验城市的能力和软环境。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着力解决岗位、薪酬管理、上升通道等关乎人才发展的“大事”,也不可忽视人才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小确幸”。应当形成常态化人才联系机制,走到人才中去,倾听人才心声,提升服务针对性、实效性。精准捕捉人才群体的需求变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定制个性化政策,确保将服务保障真正做到人才心坎上,助力人才在城市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既要“自我总结”,更要“人才评价”。人才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做了什么”,更在于“做好了什么”;不仅要关注人才“获得了什么”,更应关注“还欠缺什么”。不可“自说自话”,必须客观总结阶段性人才工作成效和短板弱项,常态化查漏补缺加以改进。工作好不好、实不实,人才说了算。应不断畅通人才评价反馈渠道,敢于让人才“发声”,听取最真实中肯的意见建议。知才情、解才忧,方能暖才心。应根据“人才评价”及时改进工作,切实打通人才“引育用留”链条中的堵点、难点,构建无微不至、有求必应、反应迅速的人才工作体系,让人才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关键变量”,人才成长也离不开城市重要舞台。唯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工作理念,更加凸显人才主体地位,方能让更多人才安下心、扎下根干事业,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薛成)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