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春节申遗成功,文化弦歌不辍
2024-12-05 10:54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春节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节日民俗具有生活与文化的双重属性,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春节的“文化味”,蕴藏在一项项民俗活动中,蕴藏在满满的“仪式感”里。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从腊月初八的喝腊八粥到除夕夜的吃团圆饭,从正月初一的拜年到元宵节的游灯会……春节民俗活动包罗万象,涵盖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等方方面面,承载着中国人朴素美好的生活理想。

春节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时代的变迁为节日增添新的内涵。赶集市、逛庙会、看社火等传统年俗,不断推陈出新,变得更加丰富、个性而多元。与此同时,外出旅游、看电影、赏“村晚”、逛博物馆、参与冰雪运动成为过年新的“打开方式”。日渐多元的过年新民俗,为春节注入新活力,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新气象,让人们感受到更丰富的年趣、更浓厚的年味,体会到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不但为全体中华民族所共享,也在世界各地深入民心。近年来,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作为综合性的民俗文化,春节成功申遗,让更多民俗项目“借船出海”成为可能,让中国年逐渐变成“世界年”,让中国与世界共享“春节快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以春节申遗成功为新起点,继续在保护、传承、创新上下功夫,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谱写时代华章。(郭雪营)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