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快评丨电力满格!单月用电量破万亿彰显发展韧性
2025-08-28 10:38  来源:引力播  作者:薛帆  
1

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这是我国月度全社会用电量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这不仅是一个震撼的能源数据,更折射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强劲动能、能源保供体系的坚实韧性,以及绿色转型的显著成效。

用电量的攀升是经济活力最直观的“晴雨表”。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三大产业用电均呈增长态势。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连续两个月回升。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达4.6%,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更是同比激增25.7%。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样表现亮眼,7月同比增长10.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充换电服务业等新兴业态用电快速增长。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更是高达20.2%,反映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用电需求的全面增长印证了我国经济“质”“量”齐升的良好态势,为“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注入强劲动力。

万亿电量的背后,是能源保供体系成功经受住极端天气的“压力测试”。面对高温导致的用电负荷激增和部分地区因洪涝受损的电力设施,我国电力系统实现平稳有序供应,关键在于跨区域电力互济机制的成熟运转。《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落地,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市场壁垒,使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调度格局。

在能源供给端,多元发电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规上工业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火电同比增长4.3%,有效保障了基础电力供应;风电增长5.5%,太阳能发电更是激增28.7%,清洁能源在保供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火电保基本、新能源提增量”的协同模式,既确保了用电高峰的稳定供应,又推动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彰显了我国能源系统的强大韧性。

万亿电量的突破并非粗放式增长,而是伴随着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提升至60%左右,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7月太阳能发电的爆发式增长,正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表明清洁低碳能源已成为我国电力增长的重要引擎。这种转型不是偶然的政策结果,而是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必然。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的建立,让大湾区等负荷中心能便捷购买西部风电光伏,使绿色能源的环境价值在全国范围内流动。1-7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的稳步提升,与高技术制造业用电增长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1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量突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更是国家能源体系的系统韧性和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制度创新,得益于多元能源体系的技术支撑,更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内生动力。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万亿电量将成为新的起点,推动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责编: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