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必将掀起一股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文化热潮。如何让非遗永久薪火相传下去,就成为江苏需要认真书写的一份“文化答卷”。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坚持正确方针,提升非遗工作活力。在非遗传承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切实提升非遗传承水平。过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流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非遗传承难以提档升级。对此,江苏需要加大非遗传承的重视力度,从落实政策、加大投入、打造队伍等方面,构建健全的非遗传承体系,为非遗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意见》明确,到2035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相信,这些目标将不再遥远。
科技赋能文化,彰显非遗独特魅力。立春当天,盐城阜宁县城庙湾举行了2022中国阜宁第五届民俗庆典“打春牛贺新春”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近120万名网友在线观看。江苏有着较为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何让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出无穷魅力,扩大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江苏需要着重解决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非遗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也提供了诸多便捷的途径。对此,江苏应当建设现代化的传承体验设施,让群众可以更为直观、更为立体、更为真实地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需要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融媒体矩阵,实现融媒体与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借助融媒体优势,提高国民非遗教育水平,向世界展示非遗文化的色彩与精妙,让更多人在更广的范围,了解到更富魅力的江苏非遗文化。
融入产业发展,激发非遗工作张力。众所周知,江苏的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若要切实激发其张力,仅仅是出台政策,扩大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拓展非遗文化的利用途径,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江苏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同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江苏而言,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路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赋予非遗保护工作更强的张力,形成非遗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非遗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作为文化大省,江苏要以非遗文化的传承为己任,扬起奋进的风帆,向着文化强省的目标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