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主题是“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互联网从最初萌芽创建,发展到如今注重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少事物借助互联网发展的风口,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新的春天,其中就比如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期间,多次走进博物馆,一次次触摸历史、寻访传统,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更指出“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今天,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借助互联网“出圈”,通过互联网这座桥梁连接着广大人民群众,诉说着千年之久的历史往事,在“e”路中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硬设施”足够到位。非凡十年,博物馆文物迎来新的历史发展际遇。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馆藏文物提供了硬件支撑,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和光纤宽带,高质量的硬件设施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沉眠千年的文物不仅仅陈列在博物馆中,更能在人们轻点鼠标、触摸屏幕时,随时展现。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也能尽享文化盛宴。
破译“密码”,“软力量”值得深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风霜雨雪却依然耀眼夺目。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值得挖掘。诸如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将华夏山河的磅礴气势囊括于画卷之中,抒发了宏伟壮丽的家国情怀;再如《国家宝藏》节目中出镜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雕刻精美、做工不凡,背后能工巧匠精湛的工艺、独到的匠心也是让人啧啧称叹。这些宝贵的文物都是历史的一页、文化的一隅,破译文物“密码”,深耕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对我们现下充实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承弘扬,“新力军”正当其时。经济实力的增强,让老百姓不仅仅专注于“富口袋”,“富脑袋”也成了当下普通群众最朴素的需求。据了解,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旁大的网民基础让博物馆在网路上火出圈。不久前,某音平台掀起一场博物馆古今穿越变装热潮,其中不乏有文案构思精妙、拍摄手法新奇的短视频佳作,给人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物视觉盛宴,不少网民对震撼人心的文物纷纷留言点赞,更是准备亲自前往一睹文物风采。
文物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物的尊重保护、继承和发扬,实质上体现的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江苏作为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文化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踔厉奋发,持续挖掘文物价值、创新传播形式、搭乘网络“顺风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