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为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了遵循,也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指明了方向。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广大青年应担起民族文化复兴使命,成为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生力军”。
要在寻根溯源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文章指出:“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例如先进技术的“四大发明”、系统完备的国家体制、丰富深邃的人文思潮等都为全球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古代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当然,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赛道上,任何文明都不可能“持续领跑”,我们不可否认,近代中国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全球先进的理论经验,但我们的进步绝非简单照搬学习他国,一路走来,我们有自己的探索更有传统文化的指引。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亟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史海拾贝”“寻根溯源”,总结好过去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常胜”秘诀,用历史的“源头活水”滋养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成长沃土,提炼出解决新时代问题的“智慧精华”。
要在深学深究中探寻文化理论“真谛”。文章指出:“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志士都在探究文化理论渊源的道路上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璀璨的智慧结晶。儒家推崇的“和而不同”的包容、道家领悟的“天人合一”的统一、墨家主张的“兼爱非攻”的和平、法家力荐的“是古非今”的革新……这些都是我们中国青年独有的智慧财富。到如今,“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思想及四书五经等著作,都对我们国家乃至全球各地的人文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唯有深得优秀传统文化“真传”,并对其加以勤学深思,才能讲好中国“历史”的故事,进而办好中国“未来”的大事。
要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文化复兴“生机”。文章指出:“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望古今中外,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一直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不断交流,青年一直是各国世界文化交互传承的“生力军”。从西汉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从唐朝的“鸿胪寺”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从“西方的马克思”到如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些文化历程的演变都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身影,这些文化因“青年”而璀璨,这些“青年”因文化而睿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做到“师出多门、兼收并蓄”、做到“善学邯郸,不失故步”、做到“不取亦取 虽师勿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不断丰富中国新时代文化精神内涵,让传统历史文化在新时代思潮中焕发新机活力。
青年朋友们,让我们肩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使命,呵护好我们民族砥砺前行的源泉,让历史文明在当代青年传承的“文化接力棒”中闪耀新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