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团炙热火焰般的桀骜魔童,时隔五年,在这个春节又杀回来了。随着各项纪录呈破竹之势,《哪吒之魔童闹海》真的踩上了一对“风火轮”一飞冲天。
火热场景不禁让人想起,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问世便石破天惊,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中国游戏“旋风”,引发空前关注。悟空的一棍金箍棒,在全球游戏市场砸出重重的惊叹号。
这两部重新火爆的中国神话,对于我们来说,是两次老朋友的重逢。这两部作品唤起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共同文化记忆:回不去的童年时光,老式电视机里播放着武侠剧的刀光剑影、侠义江湖,言情剧的儿女情长、奇妙际遇,还有那只机灵精怪,又极具反抗精神的猴子,和那个活泼可爱又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小哪吒。
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或通过电视,或通过书本陪伴人们度过了一个个温馨美好的日子,走进了人们心里,共同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回忆成为家人间情感联结的纽带。没有哪个中国孩子对这两个中国神话角色感到陌生,《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就像两个老朋友,经过了最为精心的准备,再次与我们相见。
认真做事的人,这次终于被全世界看见了。《黑神话:悟空》开发周期约七年,以考究到极致的中国神话故事、3A级的游戏体验“圈粉”全球玩家,水墨笔触和墨汁渲染效果呈现浓郁东方美学,将全球玩家带入古老神秘的中式幻想,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游戏制作的世界级水准。《哪吒之魔童闹海》制作耗时五年,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死磕”每一帧画面,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多项新技术,最终呈现出惊艳的视觉效果。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虽然《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性格内向,不会说话。但他有一颗匠心,作品就是创作者对这个世界最好、最充分的表达。
回望中国动画历史,曾经无比辉煌。有“漫画之神”称号的日本动画界开山鼻祖手冢治虫曾多次表示,自己是在中学时代受到中国动画《铁扇公主》的影响,才走上动漫创作道路。《哪吒之魔童闹海》踏着风火轮而来,代表着中国动画业的厚积薄发,向世界宣示中国动画的“回归”。
作品“出圈”的背后是中国文化动人心。《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些作品都带着中国人不可磨灭的精神象征与文化形象,回应了一种期待,也向全球证明了中国游戏动画产业的实力以及中国文化的价值。
中华文化灿若星河。未来值得期待,一定还有更多的追梦人踏着明确而坚实的脚步,一步步接近他们的梦想,也带给我们更多惊艳。(本报评论员涂铭 康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