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四川省广安市一名六旬老人因在家熏制腊肉,被当地社区以“教育管理费”的名义罚款200元,老人还写了“不再在家熏腊肉”的保证书,引发网友热议。
美其名曰“教育管理费”,实则就是一种罚款。而“教育管理费”并不让人陌生。同样是在广元市,2024年初,有村民因违规办酒席被村里罚款1000元,涉事村的村干部当时回应称,这笔钱也系“教育费”。罚款是行政处罚行为,而村委会、社区等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构,不具有行政处罚的权力。社区无权对村民进行罚款,所以用“教育费”之名来掩饰自己违法罚款的行为。“教育费”成了违法罚款的遮羞布。
另外,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就算是行政机构,也不应对在家熏制腊肉的民众予以罚款。而且熏制腊肉是千年沿袭的民间习俗,本身并无原罪。不能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嫁祸给熏制腊肉香肠。
在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都有过年熏制腊肉的传统习俗。一到岁末年初,一些地方家家户户熏制腊肉的场景,更添喜庆气氛。但传统的熏制腊肉方法,需要使用烧松柏枝等木材进行熏制,而这种熏制方法因为烟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污染环境。为此,一些地方从简单的一禁了之,到现在指定集中熏制点,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与时俱进。那名被罚的六旬老人没有选择去集中熏制点而是在家熏制腊肉,确实可能造成一些空气污染、消防安全等问题,但对老人予以处罚却于法无据,更何况还要求被罚老人写下保证书、承诺不再私自熏腊肉。这些做法都逾越了权力边界。
另外,村民不愿到集中熏制点熏制腊肉,是否因为集中熏制点的设置不够合理,让村民前往熏制腊肉不够方便?或是设置集中熏制点的相关情况没能让广大村民周知,导致有村民对此并不知情,以至于选择在家中熏制?如果有这些因素的影响,动辄对不到集中点熏制熏制腊肉的村民予以处罚,更有以罚代管的嫌疑。
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多一些耐心与细心。特别是需要久久为功,充分发挥“绣花”功夫,提升治理精度,减少进行公共治理、风俗变革的阻力。不能用力过猛,不能逾越了权力边界。推动移风易俗,还要避免以罚代管等行为。民众不配合,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要在公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找到结合点、平衡点,求得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变堵为疏,化不利为有利,更好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在推动移风易俗和处理一些陈规陋习等农村治理问题中,如何让基层组织积极作为、发挥出应有作用,又不至于越权行事、导致“小微权力”滥用,这也需要上级部门加强监管与指导,要既能规范“小微权力”,又能最终达到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