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跪地施救到携手守护,感受轨道上的民生温度
2025-08-22 14:1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春萌  
1

近日,央视报道的G7299次列车长王丙威跪地施救72岁突发疾病旅客的新闻,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人们的视野。在那紧急时刻,王丙威列车长展现出的果敢与专业,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铁路系统服务理念不断升华的生动写照。​

回顾事件,当旅客潘先生在车厢内突然滑落在地,呼吸骤停,生命危在旦夕,王丙威列车长迅速做出反应,广播寻医、取药箱、跪地实施心肺复苏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这不仅需要冷静的头脑,更需要扎实的急救技能。而王丙威列车长作为红十字救护员,平日里积累的专业知识在这一刻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让旅客呼吸逐步恢复,为后续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一事件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公共出行领域,应急救援能力对于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是何等重要。​

无独有偶,同为南京客运段的徐京车队,暑运期间与徐州中医院联动开展的“健康护航暑运路”活动,同样值得关注。在暑运期间,客流量大、气温高,旅客突发疾病的风险增加。徐京车队邀请徐州中医院急诊中心专家开展专题授课,内容涵盖暑期突发疾病处置、劳动健康保护、中暑预防与急救等,紧密贴合暑运实际需求。医务工作者手把手指导职工进行AED设备操作培训,讲解药箱各类药品的适应症与使用禁忌,这些举措极大提升了铁路职工应急处突与服务旅客的能力。​

从列车长救人事件到徐京车队与中医院的合作活动,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不仅承担着运输旅客的任务,更肩负着保障旅客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在这方面,铁路部门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将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引入铁路服务体系,实现了铁路服务与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

这背后,是“生命至上”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浸润,彰显着社会文明进阶中对个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古人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现代公共服务的本质,正在于从“走得了”的基础需求,向“走得安”“走得好”的深层诉求跨越。当列车长的膝盖与车厢地板接触的瞬间,当医者的专业与铁路人的担当在培训现场交汇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应急能力的提升,更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执政理念在交通末梢的生动实践。这种跨行业的协同共治,恰如“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注脚,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复制的“破圈”样本。从机场航站楼里的急救驿站,到长途汽车站内的健康服务点,此类模式的推广不应止步于交通领域——正如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是 “防患于未然”,将专业防护网织密在群众需求萌发之初,才能让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守护”的质变,这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服务场景中的细腻延伸。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暖心行动和创新合作。铁路部门可以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与各地医疗机构的常态化合作,建立更加高效的旅客健康保障机制。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有温度的出行环境,让每一位旅客在旅途中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呵护。

(刘春萌)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