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旅与铁路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5-08-20 11:4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盈锦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自提出以来,历经二十载春华秋实,从浙北山村走向全国,成为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中国铁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

铁路的绿色发展,始终贯穿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敬畏之中。从青藏铁路穿越高原冻土时采用的“以桥代路”技术,到杭黄高铁为保护沿线千年古樟而调整线路走向,中国铁路在规划与建设中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原则。钢轨蜿蜒之处,桥梁与隧道化作生态廊道,让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得以延续;站房设计融入地域文化,与周边山水相映成趣,成为流动的文化地标。这种对自然的谦卑与包容,让铁路从“征服者”转变为“守护者”,在延伸发展半径的同时,始终守护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生态文旅的繁荣,离不开铁路构建的绿色纽带。当“慢火车”穿越武陵山区,将土家苗寨的吊脚楼与梯田云海串联成景;当“森林小火车”鸣响汽笛,载着游客穿梭于长白山原始森林的雾霭之中,铁路正以独特的交通优势,将分散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缩短了城市与自然的距离,更通过“交通+旅游”的创新模式,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村民在家门口摆起竹编摊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列车课堂展示技艺,铁路的钢轨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流动展台”,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铁路的绿色转型,更体现在技术革新与理念升级的深度融合之中。从电力机车全面替代内燃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采用轻量化材料与再生制动技术,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车站屋顶的太阳能板与雨水回收系统,将清洁能源转化为服务旅客的温暖灯光;列车餐食采用可降解包装,垃圾分类设施覆盖每节车厢,看似微小的改变,汇聚成绿色出行的文明风尚。当旅客透过车窗看到迁徙的候鸟与铁轨和谐共处,绿色发展理念便从文件走向现实,成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

二十载春华秋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实景。铁路与生态文旅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当钢轨在青山间延伸,当列车载着欢声笑语穿越花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交通网络的完善,更是一个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地球家园负责的担当。绿色发展之路,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让中国的山川湖海永远保持那份动人的本真与美丽。

(陈盈锦)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