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铁路客货运输交出亮眼“成绩单”:一季度,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10亿,达到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12.53亿吨,同比增长1.0%。这组数据,这组数据不仅展现了铁路运输的蓬勃生机,更如同一盏明灯,映照出中国经济在挑战中稳健前行、在压力下焕发活力的强劲韧性。
“人潮涌动”,客运数据彰显消费潜力。一季度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10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同期历史新高。客运数据的增长,直观反映出人员流动的加速。在春运期间,探亲流、旅游流、学生流、务工流高度叠加,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而进入3月,随着各大项目集中开复工,商务出行需求也显著增加。这背后,是消费市场的回暖与复苏。旅游列车的扩容提质,如“熊猫专列”“伊春号”等品牌的打造,与沿线酒店、景区联动,拓展了旅游消费新场景。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为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客运数据的增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也是消费市场潜力释放的信号。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这一数据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物流畅达”,货运数据见证产业活力。在货运方面,一季度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12.53亿吨,同比增长1.0%。其中,集装箱、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品类的运输量增长显著,同比分别增长20.4%、11.1%、42.1%。货运数据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产业的活跃度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表明制造业、贸易业等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产品的流通速度加快;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基础原材料运输量的大幅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复苏息息相关。铁路部门大力发展物流总包服务,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
“内外联通”,跨境运输促进经贸合作。在跨境运输方面,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保持稳定开行,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量也实现增长。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7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8.5万人次、同比增长32.2%。跨境运输的增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货运班列,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搭建了便捷通道,促进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而跨境客运的增长,则加强了人员的交流与往来,推动了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贡献了力量。
一季度铁路客货运输数据,是中国经济澎湃活力的生动注脚。它见证了消费市场的回暖、产业的复苏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在未来,随着铁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运输服务的持续提升,铁路将继续发挥经济发展“大动脉”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刘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