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丝绸之路驼铃阵阵,今有中欧班列呼啸驰骋。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松添表示,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构建了亚欧陆上运输新通道,构筑了中欧友好和共同发展的强劲利益纽带。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物流运输作为经济的血脉,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欧班列,作为这条血脉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以其高效、稳定的运输服务,持续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国家的贸易联系,更推动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委员通道”上的发言,更是用详实数据展示了中欧班列的辉煌成就,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正以大国担当,助力全球经济发展。
中欧班列搭建贸易便捷的桥梁,资源共享的纽带。中欧班列持续开行,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搭建了一座便捷的桥梁。通过这条亚欧陆上运输新通道,多方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交换商品和服务,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于欧洲企业来说,中欧班列提供了进入中国庞大市场的便捷途径;于我国企业而言,则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将产品销往欧洲各地,拓展海外市场。贸易的便捷性,促进了双方经济的繁荣,也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班列还接连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亚欧大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欧班列品质提升,打造国际物流品牌。中欧班列开行十余年来,我国始终致力于提升其运行效能和服务品质。中欧班列货物品类从最初的电子产品、小商品扩展至53大类5万余种,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高端机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40%,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高效通道……持续的努力,提升了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增强了其在国际物流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今,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成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
多元通道,注入新动能。中欧班列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高效的运输服务,更在于其不断拓展的多元通道。中国积极探索新的运输路线和合作模式,努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国际物流平台。向西,通过跨里海通道、波罗的海联运,连接英国、意大利等黑海沿岸国家;向东,经中老铁路、海铁联运贯通东南亚;向南,开辟中吉乌、中尼等新走廊,构建“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全球物流体系……多元通道的发展策略,增强的是中欧班列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为班列沿线的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选择。
“钢铁驼队”,潮涌奔腾向未来。奋跃向未来,中欧班列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被誉为“钢铁驼队”,承载着中国与欧洲国家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接续奋进,未来可期,钢铁驼队的未来,将更加精彩纷呈。(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