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万亿之城博物馆组队“登顶”,“苏式文博”何以强

博物馆有多火?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网红”已是常态,“一票难求”就是答案。其实,在江苏,区县博物馆也低调不了了。

日前,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公示,江苏新增1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宜兴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等3家区县级博物馆入选。早在2020年,常熟博物馆就被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苏锡常区县博物馆组队“登顶”,彰显“苏大强”不仅经济强,文化同样强。

众所周知,苏锡常是全国县域经济高地,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苏锡常就有7个县上榜,包揽前四。此次新增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两家来自百强县,一家来自百强区,所在区县2023年GDP均超千亿。江苏的万亿之城,已是博物馆之城。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百强区县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处处展示着“苏大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人文经济学在文博领域的生动实践。

“苏式文博”为什么强?

在现代化道路中融入人文底色,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融合。

江苏的很多博物馆相当有“看头”,高颜值有内涵。

透过南京六朝博物馆的“最美落地窗”,看人面瓦当,寻六朝风骨;建筑大师贝聿铭最疼爱的“小女儿”——苏州博物馆,青瓦白墙,片石假山,颜值惊艳;伴随江阴和宜兴两家县级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无锡率先实现全域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满堂红”;吴文化博物馆“出道”仅3年多,便被众多专家学者称为“中小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榜样和标杆”,也是许多观众心里的“中小博物馆天花板”;常熟博物馆藏有“良渚第一龙”,堪称“浓缩版的江南”;溧阳市博物馆、金坛区博物馆等也在近年成为新晋“网红”。

不仅有“看头”,还有“赚头”。“苏式文博”火热的同时,文创、非遗等产品同样屡屡出圈成爆款,赋能文旅消费。据了解,仅苏州全市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就超1400余种,2023年销售额近8800万元。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平均每天吸引上万名各地游客参观,他们的食住行游购娱,也极大地繁荣了扬州文旅市场。

江苏始终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凭借差异化、多样性、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苏式文博”可以“大而全”也可以“小而美”,不断吸引着中外游客来“打卡”,主打一个花不花钱都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丰富了城市文化表达,也为激活文旅市场作出贡献。

打造好文化带,打开了大格局。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何以江苏”自有答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