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逐梦田野的“诗和远方”,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2024-01-23 20:40: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日前,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擘画了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的宏伟蓝图。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呼唤更多的“新农人”扎根一线,投身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兴农梦”。

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用最大的诚心唤起返乡“新农人”的乡情。在外的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企业家、种植高手、养殖能手和能工巧匠,专家、科研人员等各类乡贤,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饱含对故土的深情,充满对创业的激情,具有超前眼光,富有奉献的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他们或带着新技术和新知识,或带着资金和人际资源在外,把他们聚起来,让更多的“新农人”回归故土、创新产业、报效桑梓、造福家乡,给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最近,扬州江都区丁沟镇黄花村发出了鼓励大学生前来参与该村农业创新创业的“招贤榜”。对所有前来创业的大学生免费租地两年,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免费提供网上直播销售平台和场地设备……黄花村的做法值得点赞。2023年12月12日,“亚夫新农人学院”成立。在“亚夫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广阔农村。现在在镇江句容活跃着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的年轻农民,像茅山镇丁庄村葡萄种植户中45岁以下的占了一半。

人才兴,则乡村兴。逐梦农业蓝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新农人”的专业职业属性正在乡村振兴舞台上逐步显现。他们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创新创造,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引路人、产业的带头人、政策的明白人。如今,在“新农人”的带领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网络直播成了“新农活”,智能手机成了“新农具”,网络平台成了“新农田”。魏巧来自镇江一家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她和爱人一个是土壤学硕士,一个是农学博士。“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镇江考察时说的这句话,激发了魏巧回乡务农的热情。2017年,她和丈夫双双辞去了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回到乡村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我们现在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1100斤,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2023年3月5日下午,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8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新时代“新农人”的故事。“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称赞她。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良好的环境是吸引“新农人”留人留心的关键。一方面,做好“新农人”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工作,为“新农人”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保姆式”精准服务。注重多元激励,改变过去“新农人”工作上“吃苦头”、经济上“没盼头”、政治上“没想头”、身份上“没说头”的状况,让“新农人”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受奖励、社会上有地位,助力“新农人”不断站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c”位;另一方面,把“新农人”当作“香饽饽”,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多渠道搭建创业舞台,通过各类农业科技园、小微企业孵化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支持“新农人”大展才华、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在广袤的田野上有更多的用武之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加快农业建设强省、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注入源源动力。(陈宝泉/文)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