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荔枝网评:赓续历史文脉 铺展文化长卷
2023-07-28 17:41:00  来源:荔枝新闻  
1
听新闻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地,“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25日下午和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广东潮州广济桥;从山西平遥古城,到甘肃敦煌研究院;从陕西西安博物院,到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念兹在兹,必有回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五彩斑斓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描绘出古今辉映、灿烂辉煌的文化景象。

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曾经,很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或年久失修,或面临“一拆了之”的风险,或被建设性破坏。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的“活”起来了,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出圈”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跃动”了。乘势而上,把锦绣大地上的文物古迹保护好,把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传承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不断铺展文化长卷,答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课题。

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的中国延续而来,唯有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才能打开了解中华文明的“时光通道”。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犹如历史盛景就在眼前;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游人如织,呈现了江南水乡古韵;四川整理出版《巴蜀文化通史》,繁茂着文化之根……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10815万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的“使者”、智慧的“清泉”,必须在保护上久久为功。站在时代高度、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认真考索久远历史的缺失处和模糊处,使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古籍、古迹得以妥善保管和传承,织密各类文物的防护网,让文化遗产重现昔日风采。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国家宝藏》《只此青绿》《长安三万里》等作品的频频“出圈”,到故宫的朝珠耳机、国家博物馆的棒棒糖礼盒、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化创意产品备受追捧,再到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被更好保护和传承。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涵养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坚持守正创新,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采取人们喜闻乐见、共情共鸣的新理念、新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历史文脉代代相传。

透过历史一隅,得以窥见漫长岁月,得以遇见文明起源,得以照见美好未来。让我们推动历史文化传承,拨燃历史之光,坚定文化自信,点亮前行之路,在铺展文化长卷中凝聚磅礴力量,坚定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艾佩韦)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