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7月4日人民日报)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各具姿容,都彰显着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只有平等交流、互学互鉴,才能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文明力量。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证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进步,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外文明对话和文明互鉴。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国际场合深刻阐释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到倡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连续举办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中国一次次向世界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推动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不仅与中国当今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也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更使文明交流成为发展新引擎。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承继、发展、弘扬中华文明,也始终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对话,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连续举办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就是引导世界各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汇聚各方面的智慧与力量,让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入不同文明,在相互交融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世界和平发展、为世界变得更美好提供了交流互鉴的重要动力。
当前,世界进入百年变局和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应对共同挑战既需经济、科技的物质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不仅需要树立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而且需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发挥自身优势,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自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不断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和中国形象亲和力,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就能让各国人民心更近、情更深,就能以熠熠生辉的文明光芒,照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日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