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饱含着对民生细节的牵挂和对绿色发展的厚望,又为全社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重在养成,推动垃圾分类“全社会参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垃圾分类并非“小事”,它既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又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要从更高的站位、更严的目标、更宽的视野,审视垃圾分类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不仅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还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全员参与、积极行动,争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新时尚新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
贵在落实,推动垃圾分类“全领域治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每年产生数亿吨的生活垃圾,每年还保持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推进垃圾分类,共创环保低碳生活,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相继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方案,使垃圾分类工作步入法治化、系统化、常态化轨道。但垃圾分类存在着反复性和艰巨性的特征,是一个城市和国家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没有退路,必须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要坚持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垃圾分类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成功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要推进治理深度协同,构建政府、单位、企业、居民、物业“五位一体”治理新格局。
成在坚持,推动垃圾分类“全过程发力”。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5%。但对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目标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标不动摇,时间不等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唯有坚持下去、行动起来,从每一名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做起,从一个良好文明习惯养起,从一次环保志愿服务做起,从一个随手乱扔垃圾的陋习改起,从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破起,让垃圾分类工作一点一滴融入到群众的血脉中、渗透到文明的生活中。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垃圾分类工作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长此下去、久久为功,神州大地一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盐城 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