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漫评:让航天精神燃旺青春奋斗之“火”
2023-05-12 16:49:00  来源:连云港传媒网  
1
听新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六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回望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登月到北斗组网、“天宫”揽胜,举世瞩目的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航天技术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航天精神的意蕴。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毅然决然地放弃高薪回到祖国,他后来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寥寥数句,却字字铿锵。微光成炬,薪火相传。

从过去“长征一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从“0到1”的突破,到今天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3名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常驻”,广大航天工作者以“抬头看路、埋头拉车”之行动回应人民之期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定理想信念,既非一蹴而就的,也非一劳永逸,而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烈火炼金。心中有目标,脚下才有方向。青年扎根基层,既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从容不迫,又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意志,还要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肯干。“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好事都是从难处得到的,辉煌总是自磨砺开始的。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迈步新征程,让我们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喊出“嗓子”、甩开“膀子”,努力把群众一件件烦心事、揪心事变为舒心事、暖心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王亚平成为航天员之后需要学习30多门课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航天城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的她,最终学有所成,这些知识为她后来两次“上天”并作“太空授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当中“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出现了“本领恐慌”,这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山不低头,但人能比山高,青年要勤读原著、常学原文、多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更多地走出办公室、走进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中找寻打开工作问题的钥匙。当好“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学好“土办法”“老经验”,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反思从而不断“增益其所不能”。

在动辄以亿年为计量单位的浩瀚宇宙,载人航天三十载或许只是沧海一粟,却把一个文明古国对科学探索的崭新高度标注在了无垠苍穹。这些故事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代代接力守望着那片天空。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青年,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青春汗水答好时代考卷,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文/志龙,图/孙洪香)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