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春耕正忙,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党员带头干,村民干劲足”“一人可管五百亩田地”“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强国强农、乡村振兴。随着两会落下帷幕,凝心聚力、奋楫笃行,推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奋斗图景正在广袤田野间徐徐展开。
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天地,蕴藏勃勃生机,孕育无限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根本在人,关键在于实干。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产业、科技、人才等短板,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唯有实干、苦干、巧干,努力补齐短板,方能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起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是直接关系老乡幸福生活的“生财之道”。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从强化乡村产业支撑入手,选择有历史基础和传统的地方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深度挖掘好农业农村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乡村产业的短板补齐,才能增加有效供给,延长乡村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纵观全球,农业强国必是农业科技创新强国。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去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是虽有所“长”,但制约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弱项依然明显,仍需聚焦聚力补“短”。补上农业科技创新短板,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科技稳粮落在田间地头、让农业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从而牢牢抓紧“粮袋子”,给改革发展吃下“定心丸”。
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和关键。“精准识别培育对象,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多措并举推动‘内生+外援’式人才振兴。”“通过各种方式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为人才定居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来自基层代表委员“冒热气”“接地气”的强农声音,反映的是基层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破局的发力点。乡村振兴,人才是魂。完善政策、服务、配套,吸引外来“凤凰”,用好本土“能人”,乡村振兴“大脑”强起来,才能跑得更快又更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已绘就,施工图正待奋斗而为实景画。补齐短板助乡村振兴“加速跑”,让希望的田野充满希望与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