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探索过程就是蹚路的过程,因地制宜,聚焦民意,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龙虾里面跑”,宿迁沭阳陇集镇的稻虾藕虾套养基地里,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一季稻一季藕,还有小龙虾;百亩农文旅,产值增效强,苏州震泽湿地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5分钟农文旅休闲圈,北向品咖啡、东向游船垂钓、西向闲庭休憩,一方天地尽享闲时闲事……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探新路,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因地制宜激发当地群众内生动力。
从阳澄湖大闸蟹,到南京盐水鸭;从东台西瓜到马庄香包……一大批“苏”字号优质农产品在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大背景下,走上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农产品走出江苏,让全国人民走进江苏。
乡村振兴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行稳致远,群众是因地制宜中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从不是“拍脑袋”决策,群众是乡村土生土长的“当家人”。群众对于乡村发展的眼睛是雪亮的,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有利于更快地找出乡村振兴的“绊脚石”。从长远发展来看,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更多要从自身可为与有为上发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决策之前多调查了解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方案出炉,多问“这里合不合适”“你们愿不愿意”,站在群众的角度多替他们想一想。民意中蕴藏强大力量,让群众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群众的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调动起来,“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乡村振兴大业则事半功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发展的“共富”之路没有完全一致的道路可循,只有在万千“共富路”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本村实际、特色产业发展,才能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找准群众需求,依托本地自然资源禀赋,拿出群众拥护的方案,在发展中聚集民心、带动民力。“这些举措,都是平时收集村民意见、经集体讨论通过后实施的。”这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的乡村振兴之道,棠棣村探索出收集民意的途径:依托村内设立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常年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平时有空就在村里转悠,听听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建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真正将带有“乡土味”的民意直达中央,他所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引进新型农业人才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进一步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建议》等,都得到了相关部委及时回复,并出具相关的指导意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子。一方面,专业的团队干专业的事情,依托乡村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做好发展定位;另一方面,群众的潜力、活力、动力是不容忽视的乡村振兴“加速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助推实现乡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