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0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落细落实暖心举措,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今年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省政府民生实事拓展到13个领域55件,充分体现了普惠性、公益性和迫切性,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找准为民办实事的“坐标系”,一杆到底察民情,一办到底惠民生,给人民群众长长久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宗旨意识,找准“民之所忧”,我必思之的为民坐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能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关键要看我们为民服务的心真不真。“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建立的。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廖俊波甘做人民的“樵夫”。这些先进榜样身体力行、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面面光辉的旗帜,引领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为人民。党员干部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润泽下,厚植为民情怀,积极投身于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人民群众在哪一方面不满意、不幸福,我们就在哪一方面下“深功夫”“苦功夫”“真功夫”,疏通人民群众幸福路上的堵点、难点,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牢记使命担当,找准“民之所盼”,我必念之的爱民坐标。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为民服务的态度。面对人民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困难事,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决不能推诿逃避,切不可只想当官不想办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坚持“在岗在状态”,树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思想自觉。对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再小也绝不放过,再难也绝不退缩,以高标准、严要求,深思熟虑认真办、心有敬畏立即办、遵章守纪马上办,让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走心而不走形,拿出真招实招高招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各项实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把方便留给人民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
树立良好作风,找准“民之所急”,我必行之的亲民坐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落脚点在“实”,关键在“办”。党员干部要以优良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走田间地头,常入村寨屋舍,要善于和群众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为群众办实事不是“走过场”,更不是“过家家”,对于群众反映的急事难事,不能开“空头支票”,嘴上说得“响当当”,转身忘得“精光光”。也不能把基层当“秀场”,把办实事当成“走秀”,为了个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造盆景”“摆造型”,寒了群众的心。办实事还要有韧劲,能吃苦,敢啃硬骨头,以激昂的热情、有力的举措、扎实的作风,为人民群众纾难解困,真正把急难愁盼的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陈宝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