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古诗词在“流量”中“出圈”
2022-08-11 07:37:00  来源:无线淮安  
1
听新闻

从大学毕业典礼上领诵苏轼《定风波》勉励学生到动画片里王维的《红豆》,再到广大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用古诗词作品分享生活……如今,古诗词在互联网里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一首首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词,以“顶流”姿态强势“出圈”,为日常生活注入浪漫的诗意。

把握内核,引发古与今情感共鸣。让古诗词活起来,应当注重把握内核,与当代文化相适应,融通古今,引发共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人生际遇、喜怒哀乐,古人早已经历,他们的浅唱低吟唤起我们的强烈情感共鸣,让今人的情感在古人的诗句中得以安放。凝练的语言里,涌动丰富的情感和激荡的思想,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委婉含蓄,恰恰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句给了我们智慧以及无限遐想的空间。

适应时代,丰富古诗词表现空间。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借助大众媒介,《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经典咏流传》用“音乐+文化”的创新模式,赋予了诗词新的生命力。同样,互联网上短视频的流行,也让古诗词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同时,从音乐、舞蹈到戏曲、书法创作,都有围绕古诗词进行“二次创作”,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口味”,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打破了古诗词古与今的隔阂,丰富了诗词的表现空间。

常读常新,遨游古诗词寻回诗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生长在读者的心头。在懵懂孩童时,觉得背诵古诗是师长强加的任务,只是“小和尚念经”罢了;在青春年少时,渐觉诗词美好,“为赋新词强说愁”,却不懂个中深意;岁至中年,顿然觉悟,原来诗即人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与其说,现如今古诗词“火了”,不如说经典历久弥新。“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送别诗、边塞诗、田园山水诗;咏物诗、记行诗、咏史咏怀诗……总有一款诗词能直抵人心,唤醒我们的文化基因。古诗词适合一读再读,不厌其烦,常读常新,滋味绵长。

徜徉诗海,意蕴深永直抵人心;穿越千年,滚烫诗意火热“出圈”。中华民族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宝藏”等待被激活,焕发光彩与魅力,彰显文化自信。希望这些文化宝藏也像如今的古诗词一般变得“曲高和众”、雅俗共赏,重回属于自己的巅峰。(程翔宇)

标签:古诗词;诗词;经典
责编:吕霞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