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河,迤逦穿行。8月3日,2022“打卡中国·最美地标—你好,江苏!”暨“运河情 淮扬味”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江苏淮安举行启动仪式。活动围绕“运河情 淮扬味”主题,邀请海外网红大V走进淮安,看大运河文化、品淮扬美食、享运河生态之美,向世界展示大运河文化的精神面貌,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江苏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作为“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承载千年文脉,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大运河只有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才能持续焕发勃勃生机,接续造福世世代代。
擦亮大运河生态保护底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运河贯穿南北、汇聚名城,沿线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诠释。千百年来,对大运河沿岸群众来说,生活用水靠运河、交通运输靠运河、人文交流靠运河,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大运河沿岸的生态风光,让其能够在新时代继续大放光芒。从做好大运河沿岸的自然生态修复,到水体治理、河道疏浚等基建性工作的开展,到凝聚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保护格局,实现对运河原生面貌的全方位保护,打牢守护大运河文化的现实基础,如此,我们才能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塑造大运河千年文脉品牌。奔腾千年的运河串联起历史与未来,形成了独特的千年运河文脉,记载着华夏文明的光辉璀璨。据统计,大运河江苏段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遗产点22个,分布2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运河流域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元素,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东亚文化之都”扬州、“世界美食之都”淮安,各地讲好运河故事,古代文化、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效叠加与和谐共生,展现“水韵江苏”独特魅力,共同绘就了特有的千年运河画卷。
深挖大运河黄金水道潜力。大运河作为我国南北向的水上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支撑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古往今来,运河水既滋养了沿岸人民,也造就了沿线城市的兴建和发展。古时的漕运带来的交通便利与商品流动,推动了淮安、扬州等地的兴盛;如今的大运河河面上,船舶川流不息,南来北往的船只形成了一条“水上高速公路”。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大运河“黄金水道”繁忙的货运量为契机,引领沿岸城乡发展,带动资源和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城镇,让“黄金水道”释放更多持续惠民利民,助力共同富裕。
大运河不只蕴藏历史的遗迹,也承载未来的希冀。运河沿岸的人民用精致优美的笔触,书写运河故事,昔日沟通南北的交通动脉,化作自然、人文、经济相得益彰的“美丽中轴”,流淌了两千年的古老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