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地评线】让非遗与时代连接,与人民共享
2022-06-11 11:27:00  来源:无锡新传媒  
1
听新闻

2022年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中国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和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只有更紧密地连接现代生活、走向更加热气腾腾的人群,非遗才能绽放愈加迷人的光彩。

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人民共享。矫若惊龙、酣畅淋漓的中国书法,软糯细腻、清丽悠远的昆曲,“通经断纬”、美若云霞的南京云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繁多,涵盖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十大种类,宛若耀眼的珍珠撒落在中国大地。非遗来自民间、属于人民,更应融入生活、与人民共享。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将举办“非遗奇遇记”“非遗购物节”等62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向大众展示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丰富非遗资源。一道道充满烟火气的“非遗文化大餐”,既能让人民群众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又能在提振消费信心中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精准切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能够持续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非遗贴近青年群体,厚植文化自信。非遗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有闪光的现在,并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眼下,如何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愿意学习和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命题之一。在河南,孟津剪纸传承人在直播镜头下将非遗剪纸展示给上万人,并把剪纸产品卖到全国;在北京,缂丝、刺绣、绒花等非遗技艺通过热播古装影视剧中的服饰造型被更多人关注......《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在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平台目前的覆盖率已经高达99.42%,非遗电商发展迅速。当非遗搭上网络“快车”、融入年轻人的“朋友圈”,当年轻“新匠人”为非遗“老手艺”注入青春活力,这样的双向奔赴下,非遗正被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成为青年群体喜爱的“文创潮玩”。在拉进距离的同时,这样“有腔调”的非遗更点燃了青年心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爱,激发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自信。

推动非遗走向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目前是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不仅体现了中国非遗的保护水平,更意味着非遗在国际文化传播及交流等方面存在极大的空间。北京冬奥会期间,摩纳哥亲王面对冰敦敦面塑,难掩喜爱之情;中国二十四节气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久远、播布广泛,还在东亚、东南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国风秦韵”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对外传播了中国好声音......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风采与智慧,更让各国人民感受到独具气象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打造一批“中华非遗精品”,推动中国非遗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人民在中国非遗体验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从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不断掀起“中国风”热潮。

(宜声)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