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感受文物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
2022-06-05 14:33:00  来源:泰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而博物馆则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

感受文化厚度,发挥文明传承力。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博物馆则是一个研究阐释、展示传播出土文物和遗址的重要载体。既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青铜方鼎、河南博物院的武则天金简、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这些国家宝藏的存在与展示让世界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升了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不仅如此,博物馆还是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灵魂与人文积淀的载体。洛阳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最早的中国”的模样展现给世人;湖北省博物馆,出土的青铜器娓娓道出未被史书所记载的曾国历史文化;新疆伊犁的林则徐纪念馆,将勇往直前的爱国故事讲给参观者……它们的存在让世人不断深化历史认识,并从中汲取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宝库,而博物馆能让历史的文化瑰宝走进大众生活,做到“知来处,明去处”,让我们感受历史智慧,传承历史文明。

激活文化生命,发挥科技创新力。如今科技发展迅速,而博物馆也在摆脱传统的刻板印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博物馆还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展览和教育活动搬上“云”,实现“云”游博物馆。线上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各种限制,拓展传播维度,让文物和历史触手可及,延续了文物的生命力。5G、VR、AI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创新展示和传播手段提供了无限可能。2022年初,河南博物馆上线全国首个“AR弹幕”服务,即参观者在博物馆观赏文物的同时,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打卡并发送“弹幕”,分享此刻的想法。博物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形式,扩宽了公众互动和参与的空间。借助科技,创新赋能,让文物“会说话”,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博物馆的智慧化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也让文物所蕴藏的文化精神为更多人所知。

挖掘文物价值,发挥文化影响力。坚持守正创新,用好文物资源,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譬如三星堆博物馆用心开发实用美观的文创产品,在设计团队的精心打磨下,文创在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上都提档升级。独特的花路让古蜀文化以更年轻、时尚的形式走进公众的生活。如今,博物馆是有公益课堂、主题讲座、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场馆,已经不是过去传统印象中只能参观的“高冷小众”文化场馆。新疆塔城开展的“流动博物馆”,还将继续走进校园,走近偏远地区,将“历史课堂”开在全疆各地,让公众欣赏文物的同时,感受历史之美。挖掘博物馆更多功能,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同时,感受到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的自信。当站在博物馆里,就像乘着一叶扁舟,跨越时间之河,穿过空间的阻隔,尽情触摸悠久的历史,自在感受华夏文明,让我们敞开心胸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谢思源)

标签:
责编:贾晓君 袁涛
下一篇